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集聚
 
        产业集聚是现代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增长极,具有“地域化特征、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集聚化创新、内部整合与外部链合”的典型特征。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代表着技术发展和产业结构演进方向。2010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七个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重点支持。
        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技术含量高(创新性)、市场潜力大(全局性)、带动系数大(导向性)”的竞争优势。其集聚发展条件可分为产业主体企业、支撑机构、相关产业集群、市场需求及政府因素等5个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发展过程,一般可分为“分析地区资源特征—形成地区创新网络—促进网络互动合作—推动创新循环发展”四个发展阶段,随着创新发展的不断深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的集聚水平和创新水平也不断提高。
 
二、新能源电池产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新能源产业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点发展领域。电池产业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池材料又是电池产业的核心环节,同时也属于新材料产业的重要范畴。新型动力锂离子电池及关键材料是电池产业发展的主流方向,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及产业链发展具有显著引领作用和驱动效应。
        新型动力锂离子电池及关键材料是电池产业发展的主流方向,与国家重点扶持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方向吻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及产业链发展具有显著的引领作用和驱动效应,是国家政策重点鼓励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动力锂电产业的发展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电池产业的扶持政策。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上游,包括锂离子电池材料(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材料、电解液)、稀土、硅钢原材料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中游,包括新能源汽车的整车产品及其主要零部件,主要零部件包括动力电池及其管理系统、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变速器和电控系统等系统总成,电控技术大部分由整车生产企业负责;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下游,包括与新能源汽车配套的充电站(桩)和电池更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整车或电池租赁服务、其他配套服务,均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扶持产业。
        具体到新能源动力锂离子电池产业,已经形成了一个专业化程度高、分工明晰的产业链体系。产业链上游:金属矿产资源原材料供应,锂离子电池材料及零部件生产开发,为锂离子电芯生产企业提供原材料。
        产业链中游:锂离子电芯生产、电池组装与控制、检测。电芯生产企业使用上游电池材料生产企业提供的正负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生产出不同规格、不同容量的锂离子电芯产品;电池组配企业根据下游客户产品的不同性能、使用要求选择不同的锂离子电芯、不同的电源管理系统方案、不同的精密结构件、不同的制造工艺等进行锂离子电池模组的设计与生产。
        产业链下游:锂离子电池应用、消费与电池回收等。
        上述三个环节构成了我国锂离子电池的整个产业链。当前动力锂离子电池产业已经正在从关键技术和产品研究阶段向产业化建设、规模化推广应用和市场体系建设的历史新阶段快速推进。
 
三、河南省新能源电池产业集聚发展现状
 
        新型动力锂电产业是中原经济区产业创新发展工程的重要抓手。作为我国重要的动力电源及关键材料生产基地,河南省电池及电池材料产业起步较早,在电池研发和生产方面拥有良好的产业政策环境,具有强大的资源优势、扎实的产业基础和雄厚的技术实力,形成了以新乡、洛阳、郑州、安阳等地为代表的区域特色比较鲜明的产业亮点。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提出支持建设“新乡电动汽车产业集群”的构想。
        新乡电池产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发展于80年代,壮大于90年代,21世纪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迄今已有60余年发展历史。新乡电池产业基础扎实,人才资源储备丰富,技术研发优势突出,产业链初步建立,集群潜在优势明显,拥有200余家关联度大、产品配套能力较强的电池及其相关材料、配件生产企业,初步形成了以环宇、金龙、科隆等企业为龙头,从矿石冶炼、电池原材料生产到系列电池成品及其延伸产品的较完整的产业化链条,以及众多中小企业竞争发展的电池产业集群,锂电产业产能居国内第二位,在国内享有“电池行业黄埔军校”的美誉。
        动力锂电产业是新乡市高技术产业的重点领域和经济发展中的特色支柱产业,具有良好的电池产业基础和人才、技术、平台比较优势,发展动力电池产业,最有条件做大做强,使我国和河南在国际战略新兴产业的竞争中赢得先机,做成大产业。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进一步集聚地方电池产业区域优质资源,形成动力锂离子电池协同创新的新优势和产业集聚发展新强势,增强产业集群协同效应和竞争实力。
 
    四、做好新能源电池产业进一步集聚发展的对策
 
        新能源电池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新乡市政府确定的重要经济增长极。要将新乡电池产业做大、做强,切实发挥产业集聚的示范作用,就需要认真研究产业集聚发展过程中“政府”、“产业”、“企业”、“大学”等各方角色的职能和作用,调动和引导各方创新资源的集聚。其中,政府部门如何强化引导作用,创新驱动如何促进要素集聚,企业如何围绕链式集聚,高端人才如何集聚引领,产业集聚金融服务如何保障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我们加以研究和提出解决对策。这既是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新能源电池产业集聚需要面对的问题,也是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结合本课题研究调研和分析结果,笔者从如下六个方面提出做好新能源电池产业进一步集聚发展的对策。
 
1.政府引导,加大扶持,优化产业集聚政策环境
        产业集聚的培育和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积极扶持和引导。我国各地区差异比较大,在选择与培育适于本地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时,政府应立足于当地的现实条件和产业因素来综合考虑,发挥地方经济的特色优势,明确产业集聚的发展方向,构建产业集聚品牌和特色。此外,还要分析国内外市场环境,选择具有区域、全省甚至全国知名度,代表着产业技术先进性的企业,大力扶持,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继而培育出代表先进技术的区域品牌,最终实现区域创新资源的产业集聚。对地区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不仅要强调该区域的独特自然资源、经济特色、交通状况和生产规模性、经济性等基础条件,更应强调从全国视角出发,充分考虑本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际上的战略定位,结合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领域,选择本区域最适合发展的特色产业。
        具体到新能源电池产业,政府力量是推动新能源电池产业集聚发展的主要推手。各级政府应紧紧抓住国家、河南省鼓励支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机遇,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作用,加强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从前瞻性、战略性的高度统筹规划电池产业发展布局,并结合当地基本情况制定电池产业新一轮的发展规划,通过切实分析并实施产业规划,不断延伸现有电池产业链,提高重点产业链环节的竞争力,用完整的产业链构架起具有强大创新活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电池产业集群。
 
2.创新驱动,产学协作,加速产业高端要素集聚
        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是个关联性强的产业,它需要相关基础体系的支撑,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为重点,以核心企业为主体,以产业集聚区、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为载体,以技术攻关、科技研发为抓手,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的产学研深度合作,加速高端研发要素集聚,着力突破和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产出一批有影响力的名优产品,形成一批在国内保持领先的关键技术领域,加强产业竞争优势,推动新能源电池产业快速发展、创新发展。
        鼓励规模骨干企业与高校、研发机构共建高水平企业研究院和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产学研合作基地,加强产学研创新能力建设;加快建设河南(新乡)电池研究院,增强成果孵化功能,积极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合作,强化资源集聚、要素互动、集成创新、辐射带动功能,引导创新资源向创新平台、产业需求集聚,构建内联外合、要素集聚、协调发展、充满活力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促进新能源电池产业的技术创新,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
 
3.企业带动,优势互补,扎实推进产业链式集聚
        注重发挥产业集聚区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强化相同产业的空间整合,加快发展集中度高、关联度大、竞争力强的支柱产业群,提高产业价值链层次。
        目前,虽然河南省新能源电池产业出现了一定的空间集中,但是集聚水平偏低,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资源配置相对落后。未来的新能源电池产业的集聚发展,要按照“产业链式发展,企业优势互补,专业化分工协作”的思路,紧密围绕产业链的补充、集聚、完善、延伸,以核心电池企业为主导,立足市场需求和产业优势,支持优势企业强强联合,鼓励关联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合、兼并、重组,培育和扶植一批竞争力强,实力雄厚,支撑带动作用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实现行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相关企业逐步向产业集聚区链式发展集聚。
 
4.人才支撑,营造氛围,打造产业人才集聚平台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人才政策,围绕重大产业关键技术开发,加强对关键产业领域和关键技术领域的领军型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强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建立新能源电池产业高级人才库,搭建人才培育平台,打造一批高端创新团队,建立新兴产业高端人才激励制度,改善人才创新创业环境,形成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加快人才引进与集聚。
 
5.承载转移,增强能力,着力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结合本地的区位优势和主导产业,搭建产业转移承接平台,承接国内外发达国家、地区的产业转移,积极探索承接产业转移的新途径和新模式。
        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提升支柱产业与培育新兴产业相结合,承接产业转移与技改提升相结合,以产业集聚为主要载体,通过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联盟建设,积极引进海内外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产业发展要素,主动承接国内外新能源电池产业转移。主动与国际市场接轨,与产学研结合,引导外资向产业链高端拓展,形成一批在国内保持领先的关键技术领域。着力引进关联度高、辐射力大、带动力强的产业项目,不断提升承接产业转移水平,促进产业集聚。
 
6.多元投资,完善保障,加大产业集聚支持力度
        加大融资和财税支持。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以资本运作为手段,以新能源电池产业为载体,打造全新的电池产业投融资平台。加强新能源电池产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商业性银行对集聚区电池企业的更多支持、授信。引进风险投资资金。建立新能源电池产业创业投资、种子基金,吸引国内外创业投资基金和投资机构对电池产业进行创业投资。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提升河南省的经济实力,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促进区域和谐发展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个战略新兴产业的壮大和发展,需要形成规模和集聚优势,只有这样产业才有可能做大、做强,新能源电池产业的发展也不例外。因此,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对于建设中原城市群产业强市,促进新能源电池产业的升级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