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的发展历史要早于燃油车的历史。1867年,奥地利发明家在巴黎世界博览会上就推出了一款双轮驱动的电动车。1920年,美国新泽西州的发明家研制出第一辆充电式汽车。早期的电动汽车使用的是蓄电池和铅酸电池。电池耐用性和容量限制了电动汽车的持续发展。进入20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使人们开始重新重视电动汽车的发展。铿离子电池也开始进入实用化。因其具有比能量高、电池电压高、工作温度范围宽、贮存寿命长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民用产品中,部分代替了传统电池。大容量铿电池成为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设计多样化选择的一个共同点,其工作电压的范围也从传统汽车的14V蹿升至400~600V,因而需要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的全面改进。
    原先采用的低压电子电气架构己无法满足高压工作环境的要求。高压线束的需求应运而生。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专业厂商Yazaki和Sumitomo开始为日本汽车企业开发专用的高压线束。到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delphi和韩国的LS也开始为通用和LG开发车内高压线束.目前国外厂商的高压线束己形成体系,并在实际应用中得以验证和持续改善,技术方面领先国内2030年。
    面对当前世界高压线束的快速发展,我国低压线束使用的现状已远不适应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需要,主要表现在基础水平薄弱,缺少自主核心技术,缺少技术积累。但在鼓励自主创新,支持掌握核心技术和提升自主开发能力的产业政策引导下,面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给高压线束产业提供的机遇,相关产、学、研单位有了自主开发的主动性、积极性,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或通过联合开发方式,大大提升了自主开发设计水平,在技术开发和产业化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